68%新能源渗透率背后的“4+N”产业密码 上海加速打造智能汽车城市发展样本
2025-04-27 04:04      作者:夏治斌     来源:中国经营网

图片1.png

(《2025上海智能汽车发展白皮书》发布现场。普华永道供图)

本报记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报道

“我们首次尝试以城市、地域为切入点去分析一个产业,但在这个过程中,肯定存在一些不足和信息不完整的地方。我们希望以这份报告为起点,可以将这项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日前,普华永道联合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发布《2025上海智能汽车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普华永道中国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金军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说道。

对于选择地域视角开展产业研究的底层逻辑,金军称:“主要原因是这个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这一代人非常幸运,能够亲眼见证这个行业的这么多不可预测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与全球的经济格局和地缘政治的变化密切相关,这些变化重塑着汽车产业格局。”

金军进一步告诉记者,全球汽车行业整体呈现温和增长的态势。“我们可以看到,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已经突破了9000万辆,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单一市场。其次,智能化浪潮正席卷全球,汽车的智能化不仅仅在中国蓬勃发展,它在全球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汽车产业已成长为国民经济的关键支柱,尤其在产销规模与出口量上稳居世界前列,传统的汽车之城也被重新定义。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从量变到质变,质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在发展过程中把握住行业的本质。”金军补充道。

为何将上海作为首个分析城市?金军表示,这与上海的汽车行业格局有关。“从历史上来看,上海长期在汽车制造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为全国汽车市场贡献了很大的产能与销量。”

2024上海新能源渗透率高达68%

全球汽车市场有何变化?白皮书称,全球汽车市场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时期,技术的颠覆、气候变化、地缘政治格局重塑和其他快速衍变的全球趋势都将持续对汽车产业的运行方式和未来发展带来深远影响。2024年全球汽车市场销量突破9000万辆,保持了温和增长的态势。

白皮书显示,受益于全球经济的回暖、消费者需求的持续释放及电动智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全球汽车市场已经逐步恢复至2019年的历史高位。全球汽车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显著,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超过170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约20%。L2级自动驾驶逐渐成为主流,各车企纷纷推出自动辅助导航驾驶系统和操作系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以更加先进的、细致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功能与体验,重新定义新时代的智能汽车。

作为全球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高地,中国汽车行业近些年更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产销量突破3100万辆,中国本土品牌崛起和新能源汽车是主要增长极。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总值10.65万亿元,成为了国民第一大经济支柱产业。

中国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电动化进程不断推进、智能化引领产业升级、网联化技术加速普及、产业供应链创新突破、商业模式多角度探索、产业链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

上海在我国的汽车产业版图中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2024年,上海汽车产量180.8万辆,占全国总产量的6%,汽车产量名列前茅。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领先,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攀升至122.5万辆,新能源渗透率高达68%,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上海的汽车产业格局有哪些特点?白皮书显示,上海目前已经搭建起“4+N”汽车工业服务集群的产业格局,即“4个智能制造集群”和“N个工业服务集群”,涵盖生产制造、研发创新、区域辐射、国际交流、文化生活和产业投资等领域,不断延展汽车价值链与生态圈,推动汽车产业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形成“人、产、城”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模式。

上述4个汽车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包括以嘉定、金桥为代表的传统汽车产业制造集群和以临港、金山为代表的新兴汽车产业制造集群。“这四大汽车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依托强大的产业关联效应,不仅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蓬勃发展,还推动了以汽车科技创新工业服务业的集聚,并向智能制造领域延伸,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格局。此外,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有力的政策支持,上海逐步培育了多个特色鲜明的汽车工业服务产业集群,实现了先进制造与现代工业服务业在汽车领域的深度融合。”白皮书指出。

金军称:“在科技呈指数级发展的当下,汽车产业始终是上海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依托上海‘4+N’汽车产业格局,上海汽车产业形成了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根基、以人才聚集和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区域辐射和全球多元化发展为助推、以文化传承和资本赋能为支撑的产业发展特征,在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世界汽车之都的同时,推动行业进一步的变革与发展。”

汽车产业不再局限于单纯制造

“4+N”的产业格局为上海汽车发展提供强大赋能,白皮书指出,上海汽车产业集群已形成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科技公司和服务商协同发展的高效生态,构建起涵盖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品牌营销、售后服务和文化交流的完整产业链体系,显著提升了产业整体竞争力。“依托上海的区位优势和强大的辐射带动效应,吸引了国内顶尖高校以及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入驻,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持续动力;同时,凭借国际货运枢纽的交通物流优势,成功吸引了全球汽车产业链优质资源在此布局,大幅提升了上海汽车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汽车产业金融服务专委会秘书长沈颐辰告诉记者,当下,智能驾驶与智慧交通正推动出行方式发生变革,汽车产业不再局限于单纯制造,而是朝着更广阔领域迈进。“在此过程中,作为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枢纽型组织,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凭借自身优势资源,构筑平台、汇聚资源,在产业生态建设里持续发挥关键作用。”

对于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沈颐辰称,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积极助推适配汽车产业供应链的金融体系发展,深度融入ESG理念,优化资金配置与风险管理,驱动汽车产业绿色制造、社会责任履行及公司治理完善,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协同提升。

沈颐辰还表示,围绕汽车与智慧出行助推多元化、结构化生态体系建设,凭借资源整合优势,协同贯通从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到场景应用的全链条,推动产业上下游、产学研用多方协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与生态融合发展,助力打造覆盖智能网联、共享出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完整产业生态圈。同时,整合各方力量,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产业协同创新,并参与标准制定,规范市场秩序。“这些优势持续赋能产业生态,助力突破发展瓶颈。助力上海智能汽车产业迈向‘全球汽车之都’,引领行业潮流,推动智慧交通产业迈向新高度。”

谈及上海汽车服务业的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金军表示,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传统车企与新能源车企并存。上海市推广新能源汽车成绩斐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迅速。“这也意味着,未来汽车服务业需求将更加广泛多元。上海在服务类型的兼顾度和包容性上优势明显,无论是传统燃油车服务,还是新能源汽车的新服务,车企都能有效满足。”

记者注意到,对于上海汽车行业的发展,白皮书指出:“未来,秉持‘立足上海、面向全球’的发展理念,上海市将积极从汽车制造业向工业服务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汽车生态体系,促进中国汽车产业与全球市场的深度对接,探索最新智慧交通趋势下的多元化工业服务新业态,推动‘中国智造’走向世界,加速崛起成为引领未来的‘全球汽车之都’,为全球汽车产业从传统制造业向创新工业服务业转型提供‘上海样本’。”

(编辑:石英婧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