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7月28日,随着成都银行完成2024年度现金红利派发,A股42家上市银行去年年度分红工作全部收官。从分红规模来看,42家A股上市银行2024年年度现金红利合计派发6325.94亿元,较2023年增加近200亿元,同比增长3.14%,创历史新高。
分红规模的持续攀升,不仅印证了银行业整体盈利的稳健性,也反映出在监管政策引导下,上市公司提升投资者回报的意愿增强。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银行板块年内涨幅达18.32%,近半数银行股息率超4%,凸显高分红资产的市场吸引力。
国有大行分红占比超六成
在A股上市银行2024年分红中,国有六大行2024年年度现金红利合计派发4206.35亿元,在A股上市银行总和中占比66.49%,分红比例均达到30%。其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2024年累计分红金额分别为1097.73亿元、1007.54亿元,且这两家银行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分红排名中位列前两名。
9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2024年年度现金红利合计派发1460.52亿元,在A股上市银行总和中占比23.09%。其中,招商银行2024年累计分红金额504.40亿元,分红比例35.32%。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2024年分红总额也均达百亿元。
在城商行、农商行中,江苏银行2024年累计分红金额95.54亿元,在城商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2024年4月印发的新“国九条”明确提出要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并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同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鼓励董事会根据公司发展阶段和经营情况,制定并披露中长期分红规划,增加分红频次,优化分红节奏,合理提高分红率,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截至2025年7月30日,A股银行股中有24家股息率超4%,成为包括险资在内长期资金的配置焦点。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银行业能够稳定提供高股息回报,证明了A股银行的强劲盈利能力。银行板块以其低估值和高分红的特性,吸引了众多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投资者。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处了解到,无论是监管对于上市公司增加分红频次与稳定性的呼吁,还是对A股主要指数成份股披露市值管理计划以及市净率低于所在行业平均水平的长期破净公司披露市值提升计划的具体要求,均能有效提升投资者的信心与获得感,吸引更多的长线投资者进入A股市场。
多家银行布局2025年中期分红
关于2025年分红计划,多家上市银行也有所安排。今年3月,招商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2025年度中期利润分配计划的议案》,拟在2025年进行中期分红,这将是该行首次进行中期分红。6月13日,沪农商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5年中期分红安排的议案》,拟安排制定并实施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6月25日,杭州银行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定2025年度中期利润分配方案的议案》。6月30日,常熟银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定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
在对投资者提问的回复中,杭州银行近期被问到未来分红率是否会有所提升,该行方面称,后续该行将平衡好投资者利益与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原则上每年实施两次现金分红,同时该行将继续保持会计年度每股现金分红金额(经股份转增等调整后)与同期实现的可供普通股股东分配的利润同向变动、合理匹配。
在被问到分红回报方面有何考虑和规划时,上海银行方面称,在盈利和资本充足率满足公司可持续经营和中长期发展的前提下,计划未来三年(2025—2027年)每一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30%。分红频次上,适时实施一年多次分红,使投资者及时分享公司发展成果。
中期分红并非简单的频次增加,背后是银行资本管理逻辑的进化。长江证券方面分析表示,从投资回报的流动性角度上看,即使每年分红金额不变,更高频次的分红回报也会带来高流动性价值和确定性更强的现金流。中期分红也有利于投资者更稳定、长期持有红利型银行股,支撑股价持续上涨。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