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宇宙执行总裁、总编辑夏晓晖:微短剧走向精品创作和价值共生
2025-07-30 07:07      作者:李昆昆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李昆昆 上海报道

7月29日,在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2025中国数字产业生态大会”上,映宇宙集团执行总裁、总编辑夏晓晖表示,短剧最近几年比较热,短剧出海也从最初的草创阶段正式迈进2.0阶段,最初能快速增长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技术驱动,小程序已经能够完整把一个App的功能体现出来,把一个剧场体现出来,同时支付也非常便捷;二是当时这种快节奏观赏剧集的习惯逐渐形成;三是由于当时的新冠疫情,大家都关在家里,微短剧成为一个出口,它提供的那种瞬间的爽感,快节奏的剧情转变,一下子让困在家里的人群尤其是下沉市场的人群找到了一个情绪的突破口,所以就出现了2021年、2022年微短剧的爆发。

“后来微短剧慢慢地走向精品化,再后来就是出海。出海靠什么站稳脚跟?‘精品创作和价值共生’。”夏晓晖说,“2.0时代的微短剧出海,是真正的黄金时代,尽管也就是两年时间,但市场发生了很多变化。首先是海外市场爆发式的增长,比国内增长还更快,海外微短剧市场从2023年约1亿美元到2024年达到了15亿美元,2025年第一季度达到7亿美元,是2024年同期的4倍,预计2025年全年会达到38亿美元。国内的微短剧市场去年是505亿元,首次超过了电影院线市场的票房规模。”

从海外收入分析来说,美国以40%的份额在领跑,这主要得益于美国市场的文化环境、消费环境以及付费环境。日本和巴西市场紧随在后。海外短剧App的数量也在一路攀升,从2023年的41款到现在的300多款。App下载量方面美国也是第一位,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等东南亚国家和拉美地区也凭借人口红利成为下载量的重要地区。用户规模方面,海外市场短视频用户的大盘规模已接近20亿,潜在的微短剧用户规模预计有9亿,当前海外微短剧用户的月活数量仅为8000万,可见海外微短剧市场成长空间巨大。

以映宇宙为例,最早是映客直播,2015年成立,2018年在香港上市,是做娱乐直播的第一批企业。“后来大家看到的抖音、快手,他们都是直播业务的后来者。映宇宙同时又在直播赛道上开发了社交频道,再后来就是微短剧。流量和精细化运营是我们的优势。”夏晓晖说。

主流市场对微短剧的需求差异是很明显的。比如北美市场偏好都市情感、霸道总裁题材,同时加入了未来科技的幻想,比如狼人、吸血鬼;东南亚市场则是被校园青春、家庭伦理、穿越逆袭所占据,这个跟国内差不多;日本市场侧重复仇、反杀和职场逆袭;韩国偏爱、甜宠、重生、穿越等题材。

中国短剧App一直在冲击国外的各种下载量榜首,其中包括映宇宙旗下有两个App。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玩家也都加入进来了。

“全球市场已经彻底打开,迈入一个黄金时代,明年市场规模肯定会超过100亿美元,也就是说海外市场会超过国内的付费短剧市场规模。”夏晓晖说,面对2.0时代,中国从业者也会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映宇宙会立足本地市场,把微短剧的制作成本降下来,映宇宙在西安的制作基地基本上实现流水线制作,每条流水线都是一个导演一个制片人加上十人左右的后期剪辑团队,再加上投流团队,中间服装、化妆、道具基本上都是合作外包,每条流水线每月可以拍4—5部,在西安六条生产线,一个月可以生产20多部微短剧。当然现在制作上越来越精品化,成本也在增加,但映宇宙一开始就有优势的。

“我们入行比较早,从2021年开始进入微短剧行业,到现在总共生产了1000多部微短剧,爆款剧就有80多部。”夏晓晖说,“出海方面,我们面向北美市场和东南亚市场分别推出自己的短剧App,一个是RedShort,一个是Reelbox,同时我们除了早期的译制剧,还与本土剧相结合,最近又加入AI换脸等AI技术,比如我们在国内短剧的主角到了越南市场就用AI换脸换成当地的网红,我们在当地市场也开始做当地的本土剧,已经不仅仅是复制粘贴,开始用我们的剧本,加上当地的演员,再加上当地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做本土化的内容。”

总体来说,一方面要坚持精品创作,一方面要做到价值共生,才能够利用自有模型完善自有体系,提升系统性本土化出海的能力,才能够走得更远、更稳。

(编辑:吴清 审核:李正豪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