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曲忠芳 北京报道
从繁杂的数据中筛选潜在客户、反复推敲沟通话术、整理客户需求、跟进合同流程、处理客户投诉、向上汇报数据分析结果……这些琐碎动作的集合,是很多业务销售人员的工作常态。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一直努力帮助企业提升销售流程管理的效率,当近几年生成式AI技术火爆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时,给CRM带来哪些影响?AI+CRM如何进一步为企业提效?成为摆在CRM服务商面前亟须回答的问题。
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北京走访了创立于2011年的国产CRM服务商纷享销客的总部,并采访了纷享销客创始人、CEO罗旭。在采访中,罗旭向记者介绍了纷享销客在AI+CRM“考题”面前的“打法”,同时针对业内关注的市场竞争格局、SaaS企业盈利时间表等问题进行了正面回应。
Agent矩阵:AI渗透融入各个环节
“AI将从三个方面重塑CRM行业:一是交互体验变革,指从传统的菜单式操作转向自然语言对话,AI助手实时伴随,易用性更强;二是从目标管理转向数据驱动管理,颗粒度更细的量化行为、过程和结果,优化决策效率;三是CRM从流程管控工具向全域智慧中枢进化。”罗旭指出,“大多数企业并不需要颠覆式的‘AI革命’,而是需要真正解决问题的产品和方案,能够在现有的烦琐业务流程中解锁‘给力’的AI能力。”
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7月,纷享销客就推出了纷享AI产品,并上线了AI PaaS平台。今年4月,纷享销客又发布《纷享销客ShareAI产品白皮书》,更系统性地解构了企业级AI应用在需求洞察—场景构建—技术赋能—应用落地等方面的思考与实践。罗旭在现场向记者展示了其一系列Agent,涉及情报洞察、营销创意、客户互动、销售教练、在线客服、现场服务、低代码编程、巡店访销、智能BI等。
AI Agent被称为AI代理、AI助手,或者AI智能体。按照OpenAI《构建Agent的实践指南》中的定义,Agent是一种基于大型语言模型(LLM)的独立系统,配备指令和工具,能够理解感知环境、自主规划并执行完成复杂任务。Agent往往具备三大核心组件,即模型、工具、指令,其中工具又分为数据工具(查询信息)、动作工作(执行操作)、编排工具(多代理协作)三类。
以商机寻找及客户互动的场景为例,纷享销客ShareAI解决的是还原客户现场、提高业务洞察能力、助力赢单的问题。其情报助手Agent自动获取市场、客户、关键人情报机会与风险的洞察与建议。客户互动Agent能够将多模态语料转换成文字,针对互动内容做话题需求、关注点、待办任务、新机会、参会人态度等洞察,降低信息传递流失,实时话术引导推荐,从而助力合作达成。
商业模式变化 未来两三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在罗旭看来,不同于C端的AI产品,企业级AI平台需要具备精准化、场景化、平台化和安全化这四个关键特点。在toB场景下,企业对AI输出结果的要求极高,对AI幻觉的容错率非常低。AI要与业务深度融合,场景的颗粒度越小越好,越精准越好。与此同时,企业级AI需要提供平台化能力,支持客户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利用平台敏捷构建所需的智能体。AI所做的一切都需要可追溯、可审计,还要对推理和数据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检测。
纷享销客是国内较早一批投身于SaaS CRM领域的公司,2014年至2016年,国内企业服务赛道投资火热,2015年甚至被誉为“中国SaaS元年”。身在热潮中的纷享销客也迅速获得了多家知名风投的投资押注。2018年纷享销客明确“连接型CRM”的战略定位。自2020年至今,保持着每年融资的状态,最新的一轮融资是2024年8月,纷享销客获得了由钟鼎资本领投、启明创投与建发新兴投资跟投的7500万美元战略投资。天眼查数据显示,自成立至今,纷享销客已发生13起股权融资事件。
罗旭表示,AI的应用及各种Agent的涌现,有望改变SaaS CRM服务商的商业模式,Agent渗透到各业务环节后,未来可能会出现按服务效果付费的模式。与此同时,基于行业知识库的AI将赋能企业,软件公司将逐步具备咨询服务能力。除此之外,企业客户或将采购AI助手作为虚拟员,以此来降低人力成本。
谈及AI对CRM行业的竞争格局,罗旭认为,头部厂商凭借数据与场景积累会建立起壁垒,这将进一步压缩中小厂商的生存空间,“马太效应”或将加剧。
当被问及盈利问题时,罗旭坦言,2024年公司营收已超过5亿元,保持20%的增长速度,亏损呈现逐年收窄的节奏,争取在未来2—3年内实现盈亏平衡。罗旭还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并不会盲目地裁员,坚定投入AI与国际化的战略方向。
(编辑:吴清 审核:李正豪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