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婧 北京报道
近年来,“科技出海”成为中国企业拓展全球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从通信设备到消费电子,从人工智能到高端制造,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企业凭借创新技术和卓越品质,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然而,前行之路并非坦途,关税成本压力犹如高悬之剑,给这些企业的海外拓展带来诸多挑战。如何应对这一难题,已成为关乎企业发展的关键。
以HIFIMAN海菲曼为例,作为中国本土高端音频器材的头部品牌,其海外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颇高。昆山海菲曼科技集团(以下简称“海菲曼”)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坦言,2021年—2023年及2024年前六个月,海菲曼海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2.85%、67.94%、66.26%和61.23%,其产品主要行销美国、欧洲、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在高端音频领域与欧美日传统大厂分庭抗礼。
根据海菲曼披露的2024年财报数据,其2024年全年营收2.26亿元,同比增长11.18%;净利润6897.12万元,同比增长24.27%。
面对关税压力,技术创新是企业应对关税成本压力的核心驱动力。前述海菲曼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海菲曼研发的喜马拉雅R2R DAC芯片为例,它打破了国外在高端解码DAC领域的长期垄断,让海菲曼的产品在音质和性能上实现质的飞跃。凭借这些创新技术,即便关税增加,产品的独特价值依然能吸引消费者,使企业在价格调整上拥有更大空间,有效对冲了关税成本压力。
对于科技出海的中国企业而言,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是应对关税挑战的根本之策。只有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降低关税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与此同时,优化供应链管理是缓解关税成本压力的重要手段。在应对关税挑战时,企业可以进一步深化供应链协同,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集中采购、优化物流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关税政策,合理调整生产布局和仓储策略。
前述海菲曼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海外市场除了美国,还有西欧、日韩等其他发达国家,海菲曼已通过多元化市场策略、‘直销+经销’模式覆盖了全球100多家经销商,并拓展了东南亚B2B市场,降低可能面临的关税风险。”
新兴市场往往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升级,对科技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科技出海的中国企业应加大对新兴市场的调研和投入,根据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调整产品策略和营销方式,在拓展市场的同时,有效分散关税风险,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强化品牌建设和提升产品质量亦是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关键因素。前述海菲曼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凭借卓越的音质表现、可靠的产品品质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海菲曼在全球高端音频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使得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降低,企业在面对关税成本增加时,能够通过适度提高产品价格来转嫁部分成本。
关税成本压力虽然给科技出海的中国企业带来了挑战,但也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通过技术创新、供应链优化、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企业能够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科技出海的中国企业肩负着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使命。相信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科技出海企业定能突破关税困境,在全球市场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中国科技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编辑:朱会珊 校对:颜京宁)